English

忆难忘岁月 扬时代精神

1998-11-0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推出了一部14集的电视连续剧《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这部以当年林县人民修红旗渠为背景的电视连续剧一经播出就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观众看完戏后禁不住提笔给电视剧制作中心写信、打电话,他们普遍认为这部戏虽然讲的是当年修渠的艰难历程,却和今天所提倡的抗洪精神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近日,在京的部分专家、这部电视剧的主创人员和热心的电视观众聚集一堂,共同追忆“那段难忘的岁月”里留下的故事和那些故事带给人们的启示……

都晓(《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导演):我从小就在纪录片里看到过有关修建红旗渠的故事,那时候觉得那些事离我们很远。后来,我做记者有机会到了红旗渠所在的林县,亲眼看到了红旗渠。我记得当时我站在渠下的第一感觉是想哭。林县的那座山太大了、太高了,我难以想象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是怎样靠着原始的工具一锤一锤地从山里开出一条渠,我被这种搬山移海的勇气强烈地震撼了,我觉得总有一天我要把红旗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今天,我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现在片子播出有了反响,我认为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红旗渠精神的认同。应该说这个题材和其中的人物身上所透出的精神力量对我们现代社会也有着强烈的促进作用。

孟繁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我觉得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吸引人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切入点好,按照一般的构思,写这样的电视剧通常把事件推到前台来,比如写这个伟大的工程如何立项,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如何通过矛盾、斗争、牺牲,最终建成。这样写就是人跟着事件走。这部电视剧却是独辟蹊径,把人物推到了第一位,所有的素材都是为了塑造人物服务。所以电视剧塑造的二旺、刘技术、县委书记等人物形象才会给观众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这部电视剧吸引人的另一方面是找到了一个好的载体,以孔家三兄弟的三组爱情为线索,把爱情故事和开山、修渠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人物的爱情因为修渠而引起而发展最终得到升华。

雷达(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我认为这部电视剧最为可贵的是弘扬了一种精神,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它告诉我们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像万里长城、大运河、莫高窟,它们都修建在封建时代,红旗渠也是在科技极为落后的时候修建的,但是这些创造是人民的创造,是伟大的、超越历史的创举。它的物质的东西早已转化为精神的力量。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抗洪精神,修建红旗渠时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不就是与今天的抗洪共通的吗?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这部戏对于今天的观众意义尤其重大。

刘冠军(剧中刘广泰的扮演者):初读这个剧本我就被刘广泰———刘技术这个人物深深吸引住了。这个人物从头到尾都是大起大落、极具变化的,所以很难把握。我跟导演多次切磋后把这个人物定位为“水的感觉”,因为水柔弱、平凡、渺小,但是滴水也可以穿石,可以润物,水是大地之源,它看似柔弱但是骨子里有坚硬的内在品质。我在把握这个人物时就找这种感觉。刘广泰是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时代英雄,他身上有柔弱的一面,即所谓的知识分子特有的痴傻、专注、羞涩,甚至还有忧郁的时候,可是在他为红旗渠呕心沥血的时候却表现得异常强大。刘广泰牺牲在了红旗渠,可是整个红旗渠又成了他生命的延续,他的身上真正体现了一种平凡中的伟大。

季红(剧中扮演望井):我在河南拍戏的时候,正赶上中央电视台播放《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很多观众跑来问我,“红旗渠的故事”是不是真的,有没有四个女孩站在一起让一个技术员挑老婆的事。我告诉他们,这是特定环境里的故事,在那个年代,刘技术员给世世代代干旱缺水的林县人民带来的是生机是希望,四个女孩对他怀有的感情是复杂的,其中还有崇拜之情,看到刘技术他们仿佛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所以我认为我演的这个人物应该是十分纯洁的,她没有想到自己嫁的是国家干部,她想到的很简单,那就是刘技术拥有拯救百姓的力量,看到他就像看到了水。

杨贵(当年林县的县委书记,红旗渠的缔造者之一):生活里的刘广泰可以说为林县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那时候搞水利特别忙,他白天在外面考察,晚上回家画表格。当年的条件十分艰苦,上山考察都是自己背着干粮。也没有水瓶什么的,饿了啃几口干馒头,渴了喝山上的溪水,冬天的时候,馒头冻得像山上的石头,只能弄些草,点了火把馒头烤热就着地上的雪水下咽。等到设计工作完成了,刘技术他们还要盯在施工现场和修渠的农民们一起面对各种各样的施工险情。他把命丢在了渠上,把心留给了林县的百姓。

傅冲(剧中盼水的扮演者):拍这部戏十分辛苦,每个演员都能讲出一串故事。我在剧中的形象很土、很沧桑,然而导演还是觉得不够,有一次为了追求真实感,往我的头上浇了二十多铁锹沙土,我当时一下子就进入了情境,根本顾及不到自己的形象。和我演对手戏的吴京安更不容易,有一场塌方的戏,他的手被尖利的石头划了一个大口子,可是十几分钟的戏导演没叫停,他愣是一声没有吭。

吴京安(剧中扮演孙二旺):作为一部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作品受到观众如此的欢迎让我实在感动,这个戏播出后我收到的信和电话特别多。有一个香港的观众打电话说他在看戏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流下了眼泪。还有一位大学生告诉我他就是林县人,红旗渠就在他的家乡,那种骄傲的口气就像对外国人谈起中国的四大发明。我认为这部戏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的视角,它没有把中国农村落后、愚昧的角落不加修饰的拿出来玩味,而是把中国农民身上的倔强精神表现了出来。这个片子可以说是史诗般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充满浓郁的人情味的作品。

汪国辉(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副主任):我认为这部作品是站在了90年代的高度审视当年的历史,它是在告诉人们“红旗渠精神”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以及今后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剧中所塑造的人物也是既有历史价值又有现实价值的,是非常成功的。

观众A:我是来自林县的,我首先感谢杨书记,带领咱们林县人民创建了人类的第八大奇迹,再就是感谢导演把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表现了出来,在全国发扬光大。我觉得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把刘技术的命运处理得太悲剧了。刘技术的妈妈去世了,妻子也去世了,最后他自己也牺牲了,人类的所有悲剧都集中在了这样的一个好人的身上,让人实在觉得难以接受。

都晓:我也曾想过给大家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可是杨贵同志知道当时的情况。所以说如果我们改变了刘广泰的命运就是粉饰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在林县拍戏的时候,许多农民自愿为我们提供刘技术的原型材料,他们说的细节很感人,说到伤心处他们会流泪,他们对刘技术的印象太深刻了也太有感情了,所以我们在处理这样的人物时格外的慎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